当“中国制造”遇上大规模退税减税
发布时间:2022-06-08 
来源:  中国税务报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

从宏观上看,制造业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于微观处说,制造业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连。地位如此重要,自然备受关照。2021年以来,国家对制造业“宠爱有加”——“减、免、退、缓”各种税费,制造业见者有份,成为受益最多的行业。

各种税费优惠组合式加持下,政策成效如何?制造业企业受益几何?

被称为经济变化“晴雨表”和“风向标”的采购经理指数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

面上,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落到点上,则是一家家制造业企业的悄然变化。变化有哪些?我们走进几家制造企业实地探访。

延缓缴纳税费

让制造业企业“缓了一口气”

位于制造业重镇宁波的福德机器部件有限公司,从小作坊发展到年销售额近1.5亿元的中型企业,20年来积累了不少稳定客源。其中,一家位于苏州的下游企业近90%的曲轴、凸轮轴等配件需要从福德公司购入。

但是,前段时间,那家苏州的下游企业一度遭遇了“断供”危机。

出现“断供”,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福德公司的产品运不过去;另一方面,是因为福德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实际困难,没有足够的产品可运。据福德公司负责人杨明德介绍,他们长期合作的下游企业多为外贸出口企业,在疫情和国际经贸形势双重影响下,出口欧美贸易受阻,连带着福德公司今年的订单同比减少了近40%。同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厂房租金、工人工资等还需要照常支付,资金压力非常大。

“没订单就没有钱,没有钱就开不了工,开不了工,就接不了单,这就是个死循环。打破这个死循环的关键,就是钱。”杨明德坦言。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国家出台政策明确,制造业中小微企业2021年第四季度缓缴的税费再延缓6个月缴纳,同时,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也可延缓6个月缴纳。“这项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给企业创造了‘缓一口气’的机会。”杨明德说。

福德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已享受缓缴税费185万元,这部分税费继续缓缴6个月,再加上缓缴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税费约202万元,企业一下子增加了近400万元的流动资金。

“缓缴的税费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就像一笔‘无息贷款’,让我们补上了资金链的缺口,加快了产品的生产运输,下游企业的生产也得到了保障。”杨明德说。

福德公司的经历,只是一家企业的微观视角。中国制造业有很长的产业链,连接农村和城市,连接境内和境外。在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看来,缓缴税费政策把企业应缴的税费款项暂时留在企业,帮助一家又一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留住了“火种”,为经济大盘留住了对未来的想象空间。

东莞科纯电子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留住了“火种”的企业。为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科纯电子计划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更好地争取客源、降低成本。今年年初,受东莞疫情影响,科纯电子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和货运成本上涨,同时订单减少销售收入下滑,既定的创新计划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和资金周转压力。

“税费缓缴,及时化解了我们面临的困境。”公司营运负责人贺斌说。截至目前,企业共办理了超160万元的税费缓缴。“这笔数目不小的‘无息贷款’,让我们终于舒了一口气,有足够的钱继续投入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线优化中去。”贺斌说,公司第一季度不仅扛住了压力稳住了生产,销售收入还实现了同比增长3.9%的突破。

增值税留抵退税

让制造业企业危中求机“有本钱”

走进宁波余姚市宏达喷雾器有限公司厂区,新厂房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忙着搬运机器设备,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公司发展压力最大的时候。”企业负责人杨宏说。

宏达喷雾器有限公司主营喷雾器系列产品,疫情暴发后,喷雾器等消毒设备成为“风口”,企业迎来销量井喷的同时,也遭遇了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发展危机。

现实面前,杨宏下决心转型升级,自去年开始陆续投入5800余万元兴建厂房、进行机器设备更新迭代。原以为今年能如期建成投产达效,但没想到接踵而来的困难让这位老外贸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海外客户订单锐减、不能发货、进仓成本增加……“上个月厂房一层建完,建筑公司要我先结清500多万元的材料账。我一看公司的账,钱根本不够,资金链要断了。”杨宏说。

正在杨宏进退维艰的时候,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截至5月,在余姚税务部门的辅导之下,企业已享受增量留抵退税294万元,其他税费减免近300万元。“手中有了这些活钱,在建项目最终得以顺利推进。”杨宏高兴地说。

与宏达公司一样,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也选择通过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传统产业要突围,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为此,我们升级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还在广州南沙区兴建新工厂,承载未来智能制造的重任,设计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预计吸纳新员工近百人。”公司财务负责人林妙仪介绍说。

无论是系统的升级、新工厂的筹建,还是员工的扩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受疫情与国际大环境影响,人工、材料、设备成本普遍上涨,新生产基地实际投入比原计划增加近2亿元。“但是,当时公司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林妙仪说。

一筹莫展之际,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地,4100万元留抵退税款快速到账。“这笔钱极大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保障了在建项目的顺利进行,也让公司在稳定产能、开拓市场、产品研发和员工扩招方面有了更大的底气。”林妙仪说。

危中求“机”,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影响,许多制造业企业选择逆势而上,进行技术改造、新动能投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持续升温、彰显韧性。

制造业企业多为重资产企业,尤其是在初创期、扩建期,厂房建设、购买设备等很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并一次性退还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表示,实施留抵退税可解决大规模固定资产购置以及产品周转期限长引发的企业资金占用问题,降低要素和商品流转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经济的整体活力,对于稳定我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提高

让制造业企业创新“有底气”

2021年12月,德勤有限公司发布的《下一步创新——2021中国制造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企业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的紧迫性。调查发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以提升竞争力(占比43%)和建立驱动创新的组织文化(占比29%)为主要目标。

无论哪种创新活动,持续的投入都必不可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提到创新投入,企业总会不约而同地提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助力。

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佛山,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刚刚突破了一项“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国内首台“差速20吨AGV(无人搬运车)驱动单元”,在业内引发了不小轰动。

“国家对机器人行业的支持力度很大,给予我们充足的底气投入研发。”提及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副总裁陈洪波赞不绝口,“从2021年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使得我们全年的加计扣除额增加到近3000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我们在研发投入上更大胆,把营业收入的16%拿出来投入研发。”

据了解,嘉腾机器人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引进科研人才,充实研发团队力量,还建造了超过100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在国内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车库里一辆辆智能卡车整齐列阵,好不壮观。公司总经理赵和军表示,前不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走在行业最前列的新能源智能卡车已经在线上与万千观众见面。“从产品设计、装配工艺、生产管理、试验验证到产品释放均实现质的突破,背后都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赵和军说。仅2021年,重卡公司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3亿元、企业所得税减免7000余万元,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助力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增幅接近36%。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市中区税务局又组织税收专家顾问团队深入重卡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帮助其获得留抵退税近亿元。“一波一波的税惠红包,为企业研发注入了源头活水,让我们更有底气制造更多‘中国好卡车’驶向未来。”赵和军说。

在安徽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锂电池铜箔超高延伸率和抗拉强度提升研发正进入关键阶段,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使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了解到企业经营情况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组织重大项目税务首席管家团队,上门一对一辅导,帮企业快速办理1304.29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叠加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企业减免各类税款1496.81万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延伸率10%的目标,抗拉强度也达到60公斤/平方毫米,这两项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扶持和税务部门的支持。”公司董事长周盛夫表示。

…………

一家又一家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的变化,反映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我们相信,有了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一定能站好立稳,朝着心中的目标“跑起来”“强起来”。